華人在法國的第一個蹤影,有文獻紀錄的應該回溯到17世紀的沈福宗(Shen Fo-tsung),跟著是黃嘉略(Hoange Jialü 1679-1716)。法國的宮廷原稿彙集裡紀錄了1684年耶穌會傳教士把他們帶來法國並受太陽國王任命在凡爾賽宮內監管宮廷收藏的中國文物,特別是清 朝康熙皇帝送給法皇路易14的禮物,其中大量字畫還需要他們翻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兩國年輕力壯的男子都上了前線,國內的生產和物流都缺乏人手,問題嚴重。法國決定和北洋政府達成協議,從中國招募了第一批十萬名 和第二批三萬五千名的中國壯丁來到法國,分別投入各個兵工廠和物資補給隊作為生力軍。由於北洋政府不想牽涉到對德國的戰爭,名義上稱這些人為苦力 (Coolie),只參與非軍事任務。與之不同的是四千名徵聘自印度支那殖民地的青年是作戰士兵。
因為相信北方的中國人可以更好地適應歐洲的寒冷天氣候,招募當初都在中國北方進行。1915年2月9日,喬治•特呂普蒂上校(退休殖民地步兵) 啟程前往北京,開始以五年的勞工合同簽署了大批年輕的文盲苦力。這些青年農民也以為可以到外國發財,甚至不知道這場可怕的戰爭已經在歐洲大陸上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