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çaise)

說到法國語文,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它的守護者: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çaise)。



從巴黎市政廳出發,沿著塞納河右岸步行約十五分鐘到了藝術橋( Pont des Arts ), 法蘭西研究院(Institut de France)就在橋的另一端,你一眼就會看到它著名而富傳奇性的穹頂, 這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法蘭西研究院是法國的學術權威機構,控制大約有一千個基金會,還有許多博物館和供參觀的城堡。研究院掌握有各種獎項和贊助項目。

研究院由五個學院組成,其中最顯赫和最權威的是法蘭西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
早於1661年,根據紅衣主教馬扎蘭的遺囑,用他的全部財產建立一所學院,安置30年戰爭和法西戰爭後重新效忠法國王室的60位不同信仰的名人,當時取名為“四區學院”(阿爾圖瓦、阿爾薩斯、加泰蘭、皮涅羅和魯西永,法國邊緣信仰不同教派的地區)。

1688年學院建成,在羅浮宮對面。到了1805年根據拿破崙一世的命令,將法蘭西學院遷移到現在的法蘭西研究院中。法蘭西學院具有兩個任務:規範法國語言和捍衛各種藝術。
第一項任務是從建立之初就負有的歷史使命,為此院士們要為語言的規範、明確而努力,使它成為全體法國人及所有使用法語的人們的共同財富。

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為維持發展變化中的法語的清晰、純正而工作,具體地講,就是通過編撰固定語言使用的詞典來規範語言的正確運用,同時也通過他們的建議以及他們參與各種委員會所進行的術語確定工作來實現這一目標。雖然他們的決定對政府和民眾都沒有約束力,只是一種諮詢參考,但法語的發展方向却依靠他們的權威性來引導。

學院的另一項任務是資助文藝創作,這是學院建立初期沒有預想到的。其資金來源於基金會捐獻或個人遺贈,現在每年法蘭西學術院都會頒發大約六十項文學獎。最值得一提的是,從1986年開始,每年都頒發海外法語區大獎,由此標明該學院在向世界弘揚法語方面所作的持續努力。學院還向文學團體、學者和公益性作品的作者或具有特殊德行的人提供資助,並設宥慈善基金,向人口眾多的家庭、鰥夫寡婦、生活貧困者提供幫助和一定數量的分期資助金。

法蘭西學院共有四十個終生制的院士席位,由在任院士提名及選拔,能夠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是法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 






在代表了法國語文衛士的四十位現任院士中, 有一位東方人, 他就是程抱一。 






程抱一祖籍江西南昌,出生于山東濟南,畢業于重慶立人中學、南京金陵大學,1948年隨父親到法國定居,在巴黎第九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程抱一用法文寫作了許多作品,包括了介紹中國文化,翻譯中法兩國文學大師的作品,被法國學術界稱讚為“中國與西方文化之間永遠不疲倦的擺渡人”。他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西方學術界研究中國繪畫、詩歌的主要參考材料,他的詩歌《石與樹》被選入《20世紀法國詩歌選》。




程抱一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是在2002年,授予他的佩劍柄上鐫刻著文天祥《正氣歌》的第一句“天地有正氣”, 並用竹作為劍徽圖案。